初中作文:记忆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作文:记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作文:记忆1我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书迷:小时候虽爱读书,因为没有钱买书,自然无法读到书,关于读书的记忆,也就没有多少值得去回忆的地方。唯一能让我时常想起的是关于连环画的记忆。
上小学时,在我们小学生中间盛行的是那一本本的“小人书”,一环扣着一环的画面,图文并茂的形式,勾起了我对书的好奇。于是读连环画便成了我课余最大的乐趣。
每天中午母亲做饭时,让我帮她烧火,我总是把柴禾填上好多,趁机看起连环画来,有时看的入迷,仿佛走进画中了,就会忘了往锅底填柴禾,等到母亲擀好面条,看到水还没有烧开时,才发现我还在偷偷的看小人书。就一把夺过连环画,斥责道:“再看把书给你烧了。”才把我从连环画精彩的图文中惊醒过来,吓得赶紧往锅底填柴禾。
母亲认为看连环画耽误学习,不让我看。在家时,我也就只有趁作业做完时,溜到母亲看不到的地方看。在学校,老师也认为看课外书影响成绩,我们连下课的时候都不敢看。一次,同桌拿来一本新的连环画,急于想看完的我,就趁着下课蹲厕所时偷着看,以至于上课铃响了也没听见,结果被老师撞见,告诉了家长,落个“躲到厕所里看课外书”的罪名,着实被父母教训了一顿。
爱看连环画,收集连环画便成了我的唯一业余爱好。走亲戚时,总是询问亲戚家有没有连环画,还别说,每次走亲戚回来,我总会带回来几本。有时把自己看了多遍的连环画拿到学校,与同桌交换自己想看的;有时为了得到自己一套中缺少的那本,得要拿上两三本连环画,才能换回来。
每学期全乡的抽考和竞赛是我最喜欢的,去时父亲会给上几角钱作为我参赛的奖励,而中午吃饭时又都是学校老师领着我们去小饭馆吃,不用我们掏钱,省下的钱便可以走进新华书店,去买两本最新的连环画,自己过足瘾之后,就拿到学校,看着小伙伴跟在后面争着要看,感觉美滋滋的。
有的连环画需要一二十册才“连环”下来。记得我收集了一套完整的《水浒传》,星期天,好几个同学来我家看,他们无不露出羡慕的神情,着实让我自豪了一阵子。就这样,我的课外时间几乎被连环画占据了。透过这扇小小的窗口,我“读”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杨家将》《岳飞传》《隋唐演义》等,让小时候的我对历史和文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我对于图书的喜爱就是缘于对连环画的喜爱,现在虽然不看连环画了,但自己书柜中珍藏的那一本本小人书,总在我的记忆深处打开。
初中作文:记忆2自从上了初中,我就一直是齐耳的短发,微翘的刘海从来不会超过眉毛,有时候头发短得会直直地竖起来,抓都抓不住,更是从来没有奢望去扎起来。短短的毛寸就像乌黑的麦田,剪了又长,长了又剪,手指卷绕发梢,参差不齐的头发会扎得手心一阵酥麻。
由于放假前剪得太长,经过一个暑假的疯长,头发已经有中指那么长,乱乱的蓬在头顶上,脑门上的刘海也耷拉下来,直直得垂下来。我嫌它们太妨碍视线,便取了小时候扎过的皮筋想要将它们拢起来,本没有奢望能够捆住几绺,却惊讶的发现自己可以毫不费力地将一小堆扎起来。这瞬间点燃了我的兴趣,不一会儿功夫,我已经将自己头上扎满了“小刷子”,像外星人头上顶的天线一般。
我摇头晃脑地乐了一阵,突然觉着自己回到了很小的时候。记得小的时候,妈妈特别喜欢给头发不长的我扎满头的“小刷子”,我就顶着这样可爱的发型出去跟同伴们炫耀谁的辫子最多,总是会特别骄傲特别快乐。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恍如一梦。
皮筋扎得太近,发根开始隐隐的疼痛,我一点点地取下它们,零落的头发也散在桌子上,发丝卷积着瞬间的微痛被夹在皮筋上,宛若皮筋上绽开了刺一般耀眼的剑兰。我望望镜子中的自己,头发被刚才的皮筋定了型,发梢圆润地集成一束。我揉揉头发,发根又被牵得震动,头皮牵着些酸酸的痛觉,一如儿时。
发根与发梢牵动了已经有些麻木的神经,多年前的那种久违的快乐就从发丝中升腾出来了。
老家的田地
前几天回到老家,将要爬上房顶时,妈妈从身后拉出来一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高个子少年,红黑的脸庞带有几分羞涩。“这是淼,你还记得吗?你们小时候还一起在田里捉蚂蚱呢!你们说说话吧,我先去忙了。”于是,我们两个人傻傻的静默,与热闹的小院很不搭调,相隔时间太久,当初拉着手讲故事的朋友也找不出可以当作对话开头的句子了。
我转头爬上屋顶,来到我最喜欢的地方。我向四周眺望,村庄被雾蒙蒙的炊烟笼罩着,我的目光掠过晚照的斜阳,还有层层叠叠的树杈,定格在屋后生机勃勃的玉米地。那些很远的记忆终于被我追上了,上次,大概是秋天来的,田里只剩下秸秆,正是蚂蚱蝈蝈泛滥的世界,我们拿着瓶子追赶这些跳跃的精灵,直至蚊子出来抗议为止……
像一个方框中的大片留白,记忆的空缺被我拿着碎皮一点点的填补,却终究无法拼成最初的那个图画,只留下记忆中淡淡的伤痕,还有微微袭来的眩晕……
跳跃的色彩被模糊的印象取代,朦胧中,怎么也抓不住那些曾经认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片段,只见得,在疼痛中,一点点地失去了罢。
初中作文:记忆3昏暗的台灯下,我凝视着这一杯茶,沸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让我感到了茶的清香。那苦涩中略微含着的一点甘甜,也被我贪婪的嘴给霸占了,眼的朦胧,勾勒出朦胧的记忆,可记忆却已不再朦胧。
伴着清脆的啼哭声,新生儿呱呱坠地。他的身上一定凝聚了许多人的祝愿与希望,开始崭新的人生赛程。我们对于一切都充满了无知与好奇,于是只能用稚嫩的小手触摸外面的世界,用仅有的表情——笑与哭,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与不满。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蓦然回想起已经许久没有去过家旁的小菜市了。当年上小学时,小菜市是上放学的必经之路,六年的时光,熟悉得仿佛闭着眼就知道那里是卖什么的。我以为一年半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在那天自己去买菜时才发现,很多东西不会因为时光的变迁而变质。
似乎茶的清香已弥漫了“世界”,我的心情也随之沸腾起来。
就像是风对于帆,就像是温度对于种子,就像是阳光雨露对于万物生长,赞美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我的拼搏,战胜了烦恼,战胜了一切,让那似乎是最后一丝艳绿,同样放出等同于盛夏的光彩。“少年不知‘烦’滋味”,可在这“山重水复”的转弯处时,有谁要是放松下来,等待你的便是“沼泽千里,棘丛万丈”。反之,若要是拼搏和毅力,等待你的便是“柳暗花明,青山绿水”了。莫非你还真要让烦恼化作青烟一缕,缠绕你的灵魂,让你烦闷,让你苦恼吗?若成长是一篇著作,那么烦恼便是藏在段落深处的错字;如果成长是一张白纸,那么烦恼便是附在背面的一个瑕疵。这些微小的东西似乎是似曾相识,似乎是一直打 ……此处隐藏8554个字……之不去的。有可能曲折,有可能精彩,有可能精妙。有些是对以往的感怀,有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小时候的那棵平平常常的枇杷树却是画卷中的一笔浓墨重彩的好似一朵娇艳欲滴的花,在我心中无法消散。
——题记
小时候,我外公家门前的院子里有一颗枇杷树,据外公说这棵树是他小时候种的,到现在已经过了许多年,每年都会给我们带来既甜又酸的枇杷。这棵枇杷树不仅陪伴者外公成长,也陪我度过了我的童年。
那时候,我父母开了家纺厂,经常要处理事情,所以我的童年一直都是外公和外婆以及那颗枇杷树。
还记得那一天,枇杷树上满满的枇杷已经成熟了。我顽皮的爬上树,摘了许多的枇杷放在了口袋里然后,兴高采烈的冲到外公面前,向外公炫耀。这样的下午外公总是和老朋友们在院子里唠嗑,只要我一来,他就会笑,然后将我抱在他的腿上,将枇杷的一层薄皮拨开,然后发出?啊?的声音示意让我张嘴,最后那颗枇杷就会被我吞到肚子里。这次也不例外,我一蹦一跳的走到外公那里,然后吃下了外公亲自帮我剥皮的枇杷。我将枇杷吃下,然后一股酸从口腔中迸溅出来。我紧闭眼睛,过了不一会儿酸味慢慢的变成了甜。我满意的咂咂嘴,然后夸张的摸摸小肚子。顿时,院子里发出了一阵欢快的笑声,外公也笑眯眯的看着我,刮一下我的小鼻子:?小顽皮!?
转眼我已上学,是住宿学校,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渐渐地我和外公的感情好像也淡化了,但是枇杷的味道还是一直忘不掉。终于等到了回乡下见外公的时候了,自从上学到现在有好长时间没见外公了。回到乡下,本应该是枇杷成熟的季节,可我却闻不到那阵熟悉的枇杷香,我纳闷儿,走进院子一瞧。呀!那颗枇杷树怎么不见了!我急急忙忙最近里屋,外公正在和他的老朋友们唠嗑。外公一见我来了,先是愣住了,然后又是笑眯眯的,将我抱起来。外公还是很慈祥,但是我还是感觉到了??岁月。岁月他拿着一支无形的笔,在外公的额上画下一条一条凯斯年轮的皱纹,来证明它曾来过。
虽然那时我还不是太懂事,但是我还是懵懵懂懂的明白了:时间在流逝,如果你想抓住,就不要只感怀,也要望向远方。虽然时光带走了我的回忆,但是那份枇杷的酸甜,那份外公的慈祥,那份对时间的感悟,寄托在了那颗曾经的枇杷树上,像是一块顽石在时间的大流中留下,我永远也忘不了。
江苏南通海门市海门市海南中学初一:陈乾龙
初中作文:记忆14我生在乡村,青砖绿瓦的四周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菜花田。幼时的我,夜晚,总是依偎在太婆的怀里,伴着菜花香,看太婆举着颤颤巍巍的手,指向窗外的菜田,笑眯眯地讲:“呵,今年又是大丰收啊!”她高兴,我也笑,就这样坐在窗前。看向窗外,却是黑漆漆的一片。我便睡了,枕着沁人心脾的油菜花香,身上童真的气息也掺着香。
就在不久前,噩梦降临了。太婆去世了!我的大脑“唰”一下一片空白,又仿佛当头挨了一棒,惊愕得说不出话来。
我坐在太婆曾躺过几十年春秋的藤椅上,看着窗外,天气不错,很明朗,可油菜花却一失往日朝气蓬勃的样子,似乎也是在惋惜曾经穿梭于其中的祖孙俩。我心中的思绪篇篇浮过眼前,透过那不大的窗户,奔向菜田深处……
幼时,我一放学,就赶忙扔下书包,匆匆扑入菜田的怀抱,与太婆捉迷藏。我似只猴精,一窜,就蹦进了菜田。“太婆,找我吧!”“来了,我来抓你啦!”我睁着一双童真的眼睛,看见太婆吃力地颤颤巍巍地挪着那似万斤重的脚步,年幼的我或许并未察觉到她的变化,她老了?她老了!额上的皱纹是时光赠予的礼物,头上的银丝是岁月给予的回报,我太小,只是傻傻地看,看着她在一些不着边际的地方找我,在河边舀水浇菜,在地上掘土施肥,哧哧地笑她该不会认为我藏在水里,躲在地下吧,笑太婆真笨呀!这都找不到呢!最后,她总是用温和而慈祥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小名,“缴械投降”,我便一下又窜到了她的面前,别提有多得意了。可太婆却一脸疑惑,“这‘小黄猴儿’是谁家的呀?”她总是这么说。低头一看,嘿!身上的衣服全被油菜花给染成了黄色,缀满了星星点点,就连脸上、头上都没能幸免于难,我们就一起笑啊——笑啊,笑声一直徘徊在小巷里,一直回荡在天际,就连菜花都是笑而不语。夕阳下,总是会有一对熟悉的身影,一个朝气蓬勃的孩子与沧桑慈祥的老人,似是生命两个阶段的象征与写照。
可现在,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棵棵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她们似乎认出了我,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郁积了许久的寂寞。
晚上,月光皎洁,照得油菜花仿佛镀上了一层洁净纯白的银边。花霎时变得圣洁起来,让人心一片明朗、光明。我顿悟:太婆还在,只是附在油菜花上,那儿,寄托着她的灵魂,顺过菜花,流进我的心间,仍在陪着我。
窗外,油菜花在微风中点头,菜田深处,我仿佛又听到了那苍老却慈祥的声音,看见了那和蔼可亲的面庞。窗外——油菜花热烈、单纯、朴素地开着,悄然无声……
初中作文:记忆15杏花流觞,依旧,清明香烟缕缕,梵音袅袅,凝在记忆深处,浅诵幽长,乘一叶扁舟,顺文脉流淌
我们家极重清明祭祖,祖祖辈辈,世代相承,烙进骨髓,谁都未想过减舍。每次问起缘由,祖父总微眯着眼望着远方,沉沉道:“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记忆里,清明时,所有的家庭成员从城市赶回,准备好丰足的供品、线香,怀一颗虔诚的心,踏上田埂,去祖坟祭拜。
追思的淡淡忧伤,水汽一样氤氲。田间,香烟缕缕,如烟阁雨中,似前朝国画。祖父将线香点燃,平握,深揖,虔诚插入炉鼎,祖母摆上供品,小辈们则去杂草,献花篮。
而后,一家人又绕坟站成一圈,静谧,如潮水涨落。“逝者已去,生者往矣,昊天罔极,此自思忆”祖父着青蓝长衣,微低头,眉目平缓,他的声音如古寺钟磬,沧桑而有力,略微沙哑,因岁月沉淀,吐字宽厚而平稳,一字一句,皆是光阴的回声。
我们陆续随祖父浅吟。不同的声音叠加在一起,或圆润,或粗犷,或轻灵,或沉浑。虔诚的,宁静的,是时光的旧模样。我们浅吟,声音低柔,又带着不可忽视的力量。我想,这正是梵音,溪水般澄澈空明,又以水滴石穿的态势前进。望祖父,他的吟诵似海,风平浪静下亦暗潮涌动,似岁月。我亦吟诵,敬畏的悸动,在此情此景中翕张。
那一刻,我觉得祖父已不仅仅是祖父,我也不仅仅是我,声音中,包含的不只是我们曾走过的岁月,还有更久远更久远的时光,在这吐故纳新、春和景明的节气里,与文字,与习俗,与文化,一并交传给我们。
面对清明,我们虔诚且敬畏。它从往昔沿承而来,但它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将在传承中影响未来。这便是传统,是历史的沿承。
正因了像这样千百年的传承,我们有了文化,有了深根与固柢,繁华与葱灵。沿承传统,不管是形而下的器物,亦或形而上的习俗,它们都曾在漫长岁月里滋润我们的先辈,仍然活跃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之中,依旧在陪伴着我们看花开花落,经冬去春来。
沿承清明,不应止于形式,是对感恩先人,慎终追远之孝道文化的虔诚。
传承传统,不只延续历史,更是对现在和未来之信念。
流年随着回忆,渐至现今。家中长辈亦随流年老去,或逝去,但不变的,是清明,生者依旧如昨,供果,焚香,浅唱低吟这声音,逐渐凝成我的记忆,与文脉共流。
文档为doc格式